降鈣素原(PCT)的檢測方法
免疫熒光法
免疫熒光法是一種定量的免疫學檢測方法。根據高特異性抗原和抗體的反應,預先在聚酯膜上包被的有金標記降鈣素原(PCT)的單克隆抗體和樣本中的降鈣素原結合,在毛細的效應下,結合物向上層析,用免疫定量的分析儀對檢測區(qū)進行掃描,取得相應發(fā)光信號。熒光信號的強度與標本PCT濃度成正比,同時測定已知PCT濃度的標準品,制備標準曲線,從而定量得到標本的PCT濃度。這種方法操作方便、線性范圍寬、精密度高、重復性較好,被廣泛應用于實驗室。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會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的結果。
免疫化學發(fā)光法
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是運用雙單克隆抗體,其中一個抗體為降鈣素抗體,另一個為抗鈣素抗體,分別結合到PCT分子的降鈣素和抗鈣素部位,可排除交叉反應。其中一個抗體是光標記的,另一個未標記的抗體固定在試管的內壁,反應過程中兩個抗體與PCT分子結合而形成三明治復合體,發(fā)光部位于反應管的表面。該法操作簡便,特異性強,敏感性高,測定的低限值為0.1ng/mL,2h可以出結果。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檢測方法,包括膠體金標記的抗降鈣素的單克隆抗體和用作包被的抗降鈣素多克隆抗體,當標本(血清或血漿)加人標本孔,金標單克隆抗體與標本中的PCT結合,形成金標記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該復合物在反應膜上移動,與固定在膜上的抗降鈣素抗體結合形成更大的復合物。當PCT高于檢測下限時,夾心復合物呈紅色帶,顏色深淺與樣品中的PCT濃度成正比。未結合的示蹤物擴增到對照區(qū),結合并產生紅色的對照色帶。
半定量PCT檢測有方法簡單、報告結果快、不受標本數量和特殊設備限制等優(yōu)點,然而由于半定量檢測需要肉眼觀察色帶,不同操作者的判斷可能截然不同,尤其是接近陽性下限時比較難判斷,有時可能誤導臨床醫(yī)生的治療。比較適合急診科、ICU等重癥監(jiān)護患者的定性判斷。
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
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中,聚苯乙烯顆粒表面修飾有抗體,當檢測樣品中有降鈣素原(PCT)存在時,基于免疫沉淀反應原理形成不溶性免疫復合物。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成本低,性能良好,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更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放射免疫學分析法
利用人工合成降鈣素原(PCT)多抗特異性地識別并連接合成氨基酸PCT。此方法檢測的血清PCT濃度可精確到4pg/ml,既能檢測游離PCT,又能檢測結合性的PCT。該方法與酶免法、免疫化學發(fā)光法相比,雖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但檢測過程耗時長,需9-12h,并帶有放射性元素的污染,故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酶聯免疫及其他檢測方法
酶聯免疫法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人降鈣素原(PCT)水平。用純化的人降鈣素(PCT)抗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體,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降鈣素(PCT),再與HRP標記的降鈣素(PCT)抗體結合,形成抗體-抗原-酶標抗體復合物,經過徹底洗滌后加底物TMB顯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降鈣素(PCT)呈正相關。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OD值),通過標準曲線計算人降鈣素(PCT)濃度。
其它檢測方法
另外還有凝膠層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這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精確,但比較耗時,費用昂貴,因此限制了它們在臨床的試用。
參考文獻
[1] 徐愛蕾, 王為. 降鈣素原檢測方法學和臨床意義的研究進展[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2, 40(1):242-244.
[2] 高紅軍, 鄭敏, 周艷秋, et al. 兩種降鈣素原檢測方法的比較研究[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1, 08(32):86-87.
[3] 吳金斌, 鄭若洋, 歐嘉文. 定量檢測降鈣素原的方法學評價[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6):780-782.
[4] 楊澤權. 降鈣素原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與免疫熒光法的相關性[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6(3):416-417.
[5] 李秉忠, LIBing-zhong. 免疫比濁法與免疫熒光定量分析法測量血清降鈣素原比較[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5(21):68-69.

相關產品
